每一滴优质白酒都是中国人智慧和工艺的浓缩,它见证了数千年的历史,相信它也会在全球范围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当前,中国白酒生产商瞄准了英国——但大多数西方人并不太了解中国的白酒以及白酒文化。
中国人每年饮用价值亿英镑的白酒,使其成为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酒精饮料。然而在西方,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酒种。不过,随着中国生产商努力将这一传统饮品引入英国,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发生改变。
“火酒”的印象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ChengInternational致力于在中国境外分销优质白酒品牌,包括中国最著名的白酒生产企业之一的五粮液和汾酒。其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陈琪琪(音译)的主要任务是向英国消费者介绍中国白酒。
“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改变白酒只是一种‘火酒’的观念。”陈琪琪说,“它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微妙的烈酒,有着复杂和丰富的香气。”
在中国,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家,完成酿酒总产量.73万千升(年汾酒产量为10.27万千升),其中只有0.5%用于出口。但西方消费者准备好接受这种复杂的酒品了吗?
白酒是中国的国酒,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13世纪的元朝,只有皇室和上流社会在庆祝活动中才会饮用。今天,它在中国各地都广受欢迎。
6月21日,年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排行榜发布,贵州茅台以.3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11位。相较年,茅台排名上升7位,品牌价值增长%。
在中国,白酒在正式和非正式的用餐场合都以净饮的形式饮用。
陈琪琪将其风味描述为“将白葡萄酒的花香、果味与伏特加的纯净融为一体”,这样的结合也呼应了白酒的消费方式:既可以像葡萄酒那样在用餐时享用,也可以像伏特加那样净饮。
复杂的香型
使白酒无限复杂的是它的三种主要香型,这使得它们在香气和味道上大不相同,以至于几乎不像是同一种酒。
比如作为清香型代表的汾酒拥有年的历史,是最古老、最优质的白酒品牌之一。它产自中国北方的山西省,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两次发酵,两次蒸馏。汾酒酒液呈现清淡和微妙的花香,初入口有些微热感,之后延展成为更甜的口感。
另一类是香气浓郁的品种,如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后者传承了余年的老窖池,每一次酿酒都会留下四分之一的富含有益微生物和香味物质的老酒糟,经过复杂的生物互动形成丰富的天然香源,慢慢渗透窖泥,从而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强烈香气,带有浓郁的成熟菠萝和木瓜的味道。酱香型的茅台则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九次蒸馏、八次发酵,带有迷人的香草和蘑菇的味道。
英国百货公司HarveyNichols的前饮品主管IvanDixon已经尝试了上述白酒。“我喜欢清香型白酒的微妙和平衡,但我更喜欢的是酱香型白酒,它具有令人惊叹的鲜香味道,这是在其他烈酒中都找不到的。”
白酒会成为主流吗?
为了在英国推广中国的白酒,ChengInternational与伦敦周边的酒吧和酒店合作,在Stratford酒店举办了一场比赛,要求调酒师调制一款融合白酒的鸡尾酒。
位于Mayfair的ParkChinois中餐馆主厨LeeCheLiang在他的菜单中将绍兴黄酒换成了白酒,发现这种酒给他的菜肴带来了新的多层次的香气。甜品师WilliamCurley则用汾酒制作了一款特别版的松露,他发现“汾酒与巧克力相得益彰,创造出一种味道浓郁但口感平衡且持久的松露”。
尽管有这样的曝光度,Dixon仍然不相信白酒会成为主流。“白酒价格往往相当高昂。”他说,“此外,白酒在这里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类别,调酒师很难卖出去。另外,一些白酒的香气过于浓郁,无法制成均衡的混合饮品。”
ClubOenologique特约编辑JoelHarrison在撰写《蒸馏(Distilled)》一书时品尝了各种各样的白酒。“对于西方人来说,这绝对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口味。”他说,“我会把它描述为‘农业产品’,当你找到喜欢的酒款,会发现它们带有甜美的主干和一些可爱的花香。”
和陈琪琪一样,他认为白酒可以在鸡尾酒中发挥作用,但他也觉得白酒生产商要赢得西方消费者,将面临相当大的挑战。不过他也指出,许多烈酒都是这种情况。“一旦你习惯了它,它确实有一些‘隐藏的深度’。”他补充道,“从风味的角度来看,烟熏威士忌可能具有挑战性,但一旦您了解其中的细微差别,就会喜欢上它。”
撇开复杂的口味和品种不谈,是否有文化障碍阻止白酒在英国市场成为主流?“我认为有些观点没有对白酒形成正确的导向。”Dixon说,“主要是由于英国消费者缺乏对白酒的了解,不仅是在于描述和正确的饮酒场合方面,还因为一些不合格的产品已经进入经销商手中。所以,这可能会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伦敦米其林星级餐厅AWong的老板AndrewWong长期以来一直在挑战西方对中国食品和饮料的看法,他认为这些看法是基于根深蒂固的、有时是无意识的偏见。作为一位备受赞誉的厨师,Wong花了很长时间深入研究中国的美食历史和所用食材的文化意义。
他认为,白酒是一种被误解的烈酒,具有多种口味——但同时它也拥有在西方未被重视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文化意义。“随着中国更加开放,人们将开始探索它的复杂性,摆脱白酒是一种未经提炼、廉价的烈酒的误解。”他说,“白酒可以用糯米、大米或高粱发酵酿制,风味千差万别。但对我来说,它在社交亲和与分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中国餐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陈琪琪坚决支持这一观点。“我的使命是改变西方对中国白酒的看法和刻板印象。”她说,“对于我来说,每一滴优质白酒都是中国人智慧和工艺的浓缩。它见证了数千年的历史,相信它也会在全球范围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作者系《ClubOenologique》杂志撰稿人 《华夏酒报》记者徐菲远编译)编辑:闫秀梅华夏酒报视频号更新啦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