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的喝酒,喝明明白白的酒,这是我们广大酒友共同的心声。
这几年我身边原来一起喝酒的朋友,对酒的品质要求在不断提升,经常问我各种关于酒的问题。当然关于“什么是劣质酒?”这样的问题也是普遍提到的话题。
所以,在这里我谈谈我的想法和建议,供各位酒友参考,同时欢迎各位酒友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首先,什么是劣质酒?我们要明确一个名词:劣质酒。那么,到底什么是劣质酒?
我和很多酒友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质量低劣的酒,粗制滥造的酒,酒精勾兑的酒就是劣质酒。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哈哈,地球人都知道。
的确,比如:采用劣质的原料(发霉的粮谷、陈化粮等)、粗糙的工艺、粗放的管理、随意的添加、酒精勾兑、味道不够香精凑、挂羊头卖狗肉等做法酿制出来的酒都是劣质的。
而且,这样的酒消费者买回去喝了,对身体的危害还是蛮大的。
因为这样的酒,所谓的风味物质是人工后添加的,而且由于酿制粗糙随意,不按标准的技艺酿造的酒,杂醇及其他有害物质残留很多,经常喝这样的酒,对人的身体健康伤害是巨大的。
那么,我认为什么样的酒是劣质酒呢?
我认为:凡是不符合国家关于酒类的相关执行标准的,采用偷工减料、随意粗制、以次充好、冒名顶替、酒精勾兑、恶意添加、存在饮用安全隐患的酒就是劣质酒。
为什么会有劣质酒?有哪些劣质酒呢?劣质酒的存在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种所谓的“劣质酒”,我认为确实是因为酿造的技艺以及能力差,勾调技术不够纯熟,导致生产的出来的酒品质确实不高,这类酒的酒类生产者初心是想好好酿酒的,也严格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品质要求,但就是由于自身能力和技术的问题导致的酒质差,品质低。
其实,这类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不想把它归到劣质酒的行列,充其量也叫品质低的酒,因为随着酒类生产者的工艺和能力的提升,假以时日是可以酿出品质优良的好酒的。
第二种所谓的“劣质酒”,才是其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劣质酒背后的始作俑者他们居心叵测、用心不良,为了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
管你什么安全不安全、好喝不好喝,只要喝不死人,怎么赚钱怎么来。
俗话说: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如此起心动念的人,他们能酿出好酒来?那都出鬼了!!
那么,现在市面上有哪些劣质酒呢?
第一类:冒充名牌的酒。基本的套路就是贴着名牌走,选个极其相似的瓶子和包装,起个同音不同字、容易发生混淆的名称,远观差不多,实际上根本就是两种酒。采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蒙骗消费者。
第二类:三精一水的酒精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现在市面上10几块一瓶的酒,基本上都是这类酒。那么今年出台的新的白酒国标规定这类酒以后不能叫白酒了,只能叫调配酒。
但这类酒到底能喝吗?其实能喝,因为毕竟符合白酒国标规定,而且勾调好的液态法白酒口感也很好,但这类酒喝得就是个寂寞,没有什么滋味,所以有一定经济条件的酒友,还是别喝这种酒。
第三类:冒充纯粮食酒。说自己的酒是粮食酒,其实,就是酒精酒。挂羊头卖狗肉,反正你也喝不出来。而且这里有个比较可悲的现象就是:长期喝假酒和劣质酒的人,一旦口味养成,当接触到真正的好酒时,他却认为不好喝或者直接认为是“假酒”。
我之前有个客户就是假茅台喝习惯了,喝真的茅台酒说是假的,闹得我哭笑不得。
第四类:工艺不合格,酒质有问题的酒。这类酒其实钻了相关政策规定的空子,粗制滥造、管理一点不规范,酿的酒品质不稳定、等级不够,冒用国标标准,以次充好。
价格高的酒就一定是好酒吗?李逵还是李鬼还真不好说!其实,这个问题在往期的文章中已经涉猎过。就是价格高的酒不一定是好酒。因为这类酒不都是真身李逵,也有冒充好汉的李鬼啊。
随着这两年白酒酒企纷纷提价,白酒的总体价格被普遍拉高。在一线高端名酒拉高价格的同时,次高端、中端、以及中低端等的酒水“价格带”被扩宽了。
所以,这也就给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酒,定一个高价格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只要我贴着名酒走,比名酒卖得更便宜,我就不信没有人会上当?!
所以,“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是不行的。
一般什么价位的白酒不能喝呢?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到底什么价位的白酒不能喝呢?其实,这个问题确实给我难住了,因为30-50价格区间的白酒也有好酒,咱们不能一棒子打死,认为这些酒便宜就不是好酒,就不能喝。
所以,作为我们普罗大众,作为我们的消费者,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看出身。
我的建议是:选择知名、精品酒企的嫡系产品,也就是他们的主流主营产品。因为这类产品都是酒厂的心肝宝贝,自己的孩子啊。所以在酒的品质上是比较稳定和优良的。
第二:看工艺。
对于有一定白酒知识的酒友来说,在了解完出身的同时,还要看一下工艺。比如: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啊?采用什么样的酿造工艺啊?有什么样的科技成果啊?等等。
那么,到哪看呢?去这类酒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