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一种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酒的文化,就是一个酒的历史!
李白有举杯邀明月的雅兴,而苏轼有把酒问青天的胸怀。欧阳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潇洒。
中国人是离不开酒的,酒是伴随中国人一生的仪式。家里小孩出生要喝满月酒,孩子长大周岁也要喝酒,大婚的时候,工作应酬的时候……这一生要喝那么多次酒,
回到家里自己做酒,那如何让散装白酒身价倍增?
今天酿酒技术顾问张爱权跟大家分享一下
经过这些年的工作,走的地方比较多,也看到了一些对于散酒销售比较有方法的同行们,今天,就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他们对于散酒的一些观念跟销售方法,也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激活大家的思路,让大家也能把散装白酒,做成一项赚钱的事业!
坚定原浆酒定位
散装白酒,在以往,大多被定位在了农村专卖、老年人指定、低档饭店特需,常常都被人挂上了低档、没品位、质量差、甚至于是假酒的标签。
那些包装豪华的盒装白酒、会讲故事的传统品牌,因为看起来比较高大上,消费者比较认可,所以往往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白酒利润市场。
随着消费市场的理性回归,就像当年的天价月饼一样,都在丢弃华而不实的外包装。知名品牌的白酒也正在开始去包装化,回归酒的本质,从酒的品质本身做起了文章。个人认为,这才是散装白酒绝佳的发展机会。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酒精勾兑、三精一水、塑化剂等等白酒生产中的问题被媒体大量的曝光,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养生,消费者对于饮用酒的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靠谱、安全、,甚至是具有保健功能的白酒消费观念,就逐步形成了。
很多大的酒厂,其实就比较敏锐,迅速抓住这一市场需求,开始做起了所谓的原浆酒、年份酒,我喝过很多大品牌的所谓原浆酒、年份酒,然而并没有喝出多大的感觉。
其实,真正的原浆酒在哪里?
咱们每天投粮,加曲发酵,精心蒸馏出来的散装白酒,不正是标标准准的原浆酒吗?
区别于大型酒厂的保密生产模式,咱们散装白酒的生产过程,是看得见、闻得着、喝得到的!
咱们的散装白酒,是纯粮酿造出来的原浆白酒,天然赋予了白酒纯粮、健康、安全、绿色的标签,如果能进一步提升品质,在香气、口感等层面更上一层楼,那么,产品本身的竞争优势就相当明显了。
当然,提升品质,这仅仅是最基础的环节,如果咱们依然拿着塑料桶、饮料瓶去给客户装酒,就算咱们的酒再好,也很难摆脱那种低档的形象。品质好的散酒,其实最大的竞争对手,是80元以下的瓶装白酒。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咱们散白的短板在于形象较差,但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纯粮,而且成本可控。
那么,对于散酒的定位上,就应该有个明确的认识:
抛弃低价销售模式
不要让咱们的散酒在饭店里,成了饭店老板低价买回来,免费供应给食客,用来招揽客人的工具,或者是2块钱一杯,作为卖给低消费人群的专用解馋酒。
其实,人们在消费的时候,总是买涨不买跌的,在这个问题上,是不是跟你买白酒,还有买楼房的,一套房子低于当地均价销售,没准人们还会犯嘀咕,怀疑楼盘的风水有问题。
白酒也是一样,真的太便宜了吧,往往就会被人冠上一句:便宜无好货!背上莫须有的罪名。
所以,好酒就该有个好的价格,30-80元一斤的散酒,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
据我所知,在贵州、四川等地的酒乡,散装白酒过百的,也比比皆是。
差异化包装
一个合适的酒坛,其实增加不了太大的成本,但一定会让你的散酒档次有个升华,价格也能更上一层楼。
如果坛子精美一点,甚至有点自己的文化、理念,是不是看起来会更高大上一点?这个是江西学员尹有煌在家做酒包装的,是不是立马高大上起来了。
我在很多比较有格调的饭店里,经常看他们怎么卖白酒。基本上都是二两到半斤左右的酒壶,一般印上饭店的LOGO,
或者做成一些符合饭店装修风格的包装,价格立刻就超过了平时在超市里买来喝的盒装酒,可以想象,其中的利润有多好!
所以,要会经常拿着自己灌好的散白酒,告诉一起喝酒的朋友,这酒绝对好,你有钱都买不到。
其实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只要原浆酒品质有保证,勾兑口感好,包装有意思,是完全有可能放弃盒装酒的。
有了清晰的产品定位,其实就应该考虑一下咱们的销售模式了。
卖好散装白酒就这三招
以往,散酒作坊往往都是自由销售,这样一来,就大大的局限了咱们散白的销售渠道。
最近我经常出差,看到很多酒坊的门口路边竖块牌子,大多是自己酒坊的名字,有个电话,周边的路人看到牌子以后进去打散酒,客户的群体,大致也就是能看到牌子的相亲,邻里,当然,也有一些存在多年的老客户,本着口碑相传去的。
体验经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近5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农村摘草莓、摘葡萄、摘樱桃之类的,现在甚至有更多的人,年后去农村订只猪,订只羊,到了过年去杀猪宰羊扛回家。之所以这样,是消费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