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酒报》记者刘雪霞
随着中国酒业进入新一轮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和消费结构均面临变革与调整,白酒产业已从增量发展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在存量的时代抢夺增量,是每个酒企必须面对的挑战。
面对暗流涌动的白酒市场,如何抢先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从中发掘新的营销点?近日,百度联合省广集团发布了《白酒行业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聚焦白酒行业新视角,通过分析白酒行业的变化规律与动因,洞察未来酒业发展动向。
“沸腾而焦虑”的酒类市场
如今的酒类市场可谓是“沸腾而焦虑”。从年酿酒产业指标可以看出,整个酒类产业产能开始放缓,行业减产与龙头扩产并存,优质产能正逐步淘汰劣质产能,产能质量成隐性发展门槛。以白酒产业为例,年产能下滑5.6%,但利润同比增长29.4%。许多白酒及啤酒企业正在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中高端产能。
在存量竞争环境的影响下,行业集中度加速,马太效应凸显,未来行业将是多寡头竞争时代。《报告》显示,年上半年,白酒市场CR5品牌销售占比已高达42.1%。
同时,受消费升级的影响下,市场高端化规模扩大,价格天花板被逐渐突破,主流高端酒价位上移带动了次高端酒价格区间的上移,市场高端化规模不断扩大。
白酒行业的白热化竞争愈演愈烈,市场在存量中博弈,酒类市场由品质比拼全面转向品牌比拼。
存量博弈,酒企“内卷”忙
随着白酒消费进入存量市场,白酒市场空间总体受到挤压,产量收缩,但行业韧性强,利润持续攀升,市场处在从重产销逐步变为重利润的调整期,发展稳中向好,主要表现在消费升级、消费分级、消费扩容等方面。
消费升级:高端白酒产品全线领跑。在商务应酬、社交场景的驱动下,消费者选择高端白酒的意愿度更高。伴随着用户消费升级,头部酒企纷纷开启超高端战略,促使品质白酒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消费分级:酒水行业呈现“两个市场”的消费特征。酒水行业两级分化并存,酒企借千元高端酒品卡位扩容市场的同时,也向低端市场寻求新的增量,“百元价格带”成为酒企的新战场。
消费扩容:头部酒企持续抢夺存量市场。与此同时,在消费扩容的趋势引领下,头部酒企纷纷强化品牌价值建设,通过构建产品矩阵、扩展国际化市场、焕新品牌理念等方式稳固行业龙头地位,持续抢占存量市场。
年轻化、产区热、数智化成新的增长点
伴随着白酒市场消费升级、消费分级及消费扩容的多元化消费特征,白酒行业、消费人群及营销态势也迎来新的发展趋势及增量可能。年轻化、产区热、数智化成为行业发展的三大挑战,同时也蕴含着潜在增长点和机会点。
年轻化:“年轻人的第一口酒”至关重要
随着新生代消费力的崛起,众多酒企纷纷开启年轻化转型及布局。茅台紧贴新时代年轻人的兴趣,多渠道配合运营,在年轻群体中刷存在感,比如推出系列茅台酱香口感冰淇淋,让其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口茅台”。
由此可见,白酒年轻化本质上不是卖酒给年轻人,而是需顺应年轻人从软饮过渡到硬饮的酒饮生命阶梯,基于心智偏好,率先建立“年轻人的第一口酒”认知。
产区热:产区抱团重构品类竞争新格局
随着产业集群化建设提速,各大产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放大区域品类优势,而产区品牌也从竞争走向竞合,抱团打破区域壁垒,开启行业新增长极。以川酒产区为例,川酒由名酒领军,百家争鸣,企业联手构筑“6+10+20+N”的川酒军团,打造川酒全国行产区IP,以文化引领打响“川字号”金字招牌。
产区热的背后实质是品类热的体现,产区的发展势能将会对区域品牌带来积极影响。未来,白酒的品类竞争将更多与产区概念深度捆绑,产区抱团将重构品类竞争新格局。
数智化:加速数智化进程是酒企升级发展的必经之路
面对高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酒企想要升级发展,必须加速数智化进程,朝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个性化推动,以搭建起消费者沟通的桥梁。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等品牌纷纷以消费者为中心,从生产酿造、消费体验及模式、营销渠道等方面开启数智化布局,推动产业链升级转型。
“后浪市场”“她经济”,这些增量不容忽视
随着“后浪”来袭,白酒消费人群向下迁移,年轻一代消费者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
当前,白酒的核心人群正发生显著变化,25-44岁人群成为最核心的购买主力,呈现上升态势。《报告》显示,年白酒搜索人群中,25-44岁年龄段占比达64.3%,较年提升3.8%;而在白酒的增量市场中,“95后”占比高达83%,且55%位于高线城市,Z世代已经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
同时,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加认可白酒价值,也更追求新产品的理念。主要表现在虽少饮白酒,但热衷于白酒投资,“白酒股”“白酒基金”“抢茅台”成为热潮。另外,文创白酒也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数据显示,以传统文化传承象征的文创白酒赢得年轻人78%的高购买意愿。
此外,伴随“她经济”的崛起,女性白酒消费者也逐渐成为强劲的消费力量。《报告》显示,自年到年上半年,女性白酒消费人群占比由4%提升至23%,在百度白酒搜索用户中,女性群体占比则由12%上升至31%。而在白酒消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