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技术张爱权看完这篇你就懂酒百分之八

各位酿酒朋友们,很高兴与大家沟通分享酿酒相关的内容。

白酒品评又叫尝评,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来鉴别白酒质量优劣的一门检测技术。

到目前为止,白酒品评还没有被任何分析仪器所替代,能够快速准确方便的检验白酒产品质量,进而指导生产。

不同的生产原料、不同的生产工艺所生产出的白酒也各具特色,质量差异也较大。

所以对白酒品评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综合性较强,需要懂生产工艺、分析、贮存及勾调等等;

一、白酒的定义及分类

我们要品评白酒,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白酒,很多朋友可能会想,做了一辈子白酒还不知道什么是白酒?

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中国白酒历史久远,博大精深,要给白酒下个定义还真的是很不容易;

传统白酒的定义:

中国白酒是以富含淀粉质的粮谷类为原料,以中国酒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半固态或液态发酵,经蒸馏、贮存和勾调而成的含酒精的饮料

白酒的分类:

白酒的分类方法很多,香型、生产方式、糖化发酵剂等很多种类别,现在,我就根据我们的酿酒朋友们实际情况来着重讲解:

按生产方式可分为:固态法白酒、半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

固态法白酒是我国大多数名优白酒的传统生产方式;

半固态法白酒是小曲白酒的传统生产方式之一,米香型白酒一般采用这种工艺;

液态法白酒采用酒精生产的方式,豉香型白酒一般采用这种工艺;

按糖化发酵剂分类:大曲白酒,小曲白酒,麸曲白酒;

大曲由于微生物种类多,香味成分种类较多,香味丰富;

而小曲酒则相对干净;

糖化发酵剂及生产方式对白酒风格的影响很大,各种糖化发酵剂及生产方式的酒的特点不同,品酒前这些基本的知识需要先了解。

二、认识白酒香味

白酒香味是粮食谷物发酵而来,是以乙醇为主体,醇、酸、酯、醛、酮等多种微量成分共存的复杂体系,赋予白酒特殊的香味。

白酒香味相对封闭却变化多样。

常见的香味物质,如乙酸乙酯具有苹果香,菠萝香,有点像放久了葡萄的那种感觉;

乳酸乙酯具有水果香,有涩口感;

β-苯乙醇有玫瑰香;

白酒香味来自原料、发酵和陈酿环节,原料香有高粱香、大米香、曲香等,发酵香包括酱香、糟香、果香等,陈酿香则有陈香等。

我们也知道,不同原料的酒有不同的特点,像高粱酒的香,大米酒的净,糯米酒的绵,小麦酒的冲,玉米酒的甜。

从低沸点的醛、醇,到各中沸点的酯类,再到高沸点的高级脂肪酸及其酯,挥发系数的不同,让香味的释放呈现明显的层次感。

研究表明白酒香味中有上百种香气物质,非常丰富。

中国白酒种类繁多,到目前为止,已形成十二种香型白酒。

(一)酱、浓、清、米香型是基本香型,它们独立的存在于各种白酒香型之中。

(二)其它八种香型是在这四种基本香型基础上,以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香型,在工艺的揉和下,形成了自身的独特工艺,衍生出来的香型。

浓酱结合衍生兼香型、浓清结合衍生凤型、浓清酱结合衍生特型或馥郁香型、以酱香为基础衍生芝麻香型、以米香为基础衍生豉香型、以浓酱米为基础衍生药香型、以清香为基础衍生老白干香型;

三、白酒品评

白酒的品评是通过眼观色、鼻闻香、口尝味、综合来看风格这四个步骤来构成。

色、香、味、格分别对应的分数为:10分、25分、50分、15分,满分分;

一般各档次白酒的得分范围:

国家名优酒:96-98分

国家优质酒:93-95分

省部优质酒:90-92分

中档酒:85-89分

中低档酒:80-84分

低档酒:80分以下

品评技术要点

1、眼观色

白酒的色泽是通过眼睛来判断确定的,先把酒样放在桌上的白纸上,用眼睛正视和俯视,观察酒样有无色泽和色泽深浅,大多数白酒是无色透明的,有些颜色偏黄,我们要结合香气、味道来综合判断。

2、鼻闻香

白酒的香气是通过人的鼻子判断确定的。

嗅闻时要注意

(1)鼻子和酒杯的距离要一致,一般在1—3cm。

(2)吸气量不要忽大忽小,吸气不要过猛。

(3)嗅闻时,只能对酒吸气,不要呼气。

在嗅闻时,按1、2、3、4、5顺序进行辨别酒的香气和异香,做好记录。再按反顺次进行嗅闻。综合几次嗅闻的情况,排出质量顺位。

再嗅闻时,对香气突出、陈香优美、个性鲜明的排列在前,香气小的,气味不正的,有调香的排列在后。

初步排出顺位后,嗅闻的重点是对香气相近似的酒样进行再对比。

最后确定质量优劣的顺位。一定要记住“抓两头,带中间”。

还有就是闻香时不要尝酒,闻完之后再尝。

3、口尝味

白酒的口味是通过人的味觉器官来判断确定的。先将盛酒的酒杯端起,吸取少量酒样于口腔内,品尝其味。品尝时要注意

(1)每次入口量要保持一致,以0.5—2.0ml为宜。

(2)酒液接触舌尖,舌边,并平铺于舌面和舌根部,全面接触味蕾,仔细辩别其味道。

(3)酒样下咽后,立即张口吸气,闭口呼气,辩别酒的后味、余香。

(4)品尝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次。每次品尝后用水漱口,防止味觉疲劳。

(5)相信第一感觉;

品尝要按闻香的顺序进行,先从香气小的酒样开始,逐个进行品评。

在品尝时把异杂味大的异香和暴香的酒样放到最后尝评,以防味觉刺激过大而影响品评结果。

4、综合起来看风格、看酒体、找个性

根据色、香、味品评情况,综合判断出酒的典型风格,特殊风格,酒体状况,是否有鲜明个性。最后根据记忆或记录,对每个酒样分项打分和计算总分。

同种香型不同等级的酒,其口味优劣主要表现为是否绵甜、醇厚、丰满、细腻、协调、爽净和回味等,优质酒不得有明显的暴辣、后苦、酸涩和邪杂味等;

判断白酒质量差的要点

微黄透明、无色透明、混浊、沉淀、絮状物。

典型香(浓清酱)、陈香(白酒长期存贮的特殊成熟香气)、曲香(用曲特有香气)、糟香(酒醅特有香气)清雅(香气不浓不淡,令人愉快)、协调(多种香气和谐一致融为一体)。

醇和(纯正柔和没有强烈刺激感)、醇厚(醇和而浓厚)、绵柔(口感柔和圆润无刺激感)、清冽(口感纯净、爽适)、回甜(回味中有甜的感觉)、怡畅(感觉愉悦而舒畅)。

色香味的综合表现,典型的、纯正的区别于同香型的其它酒的个性、特征。

从白酒香味的本质来说,“平衡”是关键。不论那种酒,好喝的酒一定是各种香味成分协调的,也就是说,酒中酸、酯、醇及其他微量成分的量比关系决定了酒的品质。

所以,“香气舒适独特,香味协调,醇和味长”就是好酒。

四、白酒的勾调

很多朋友对白酒勾调存在误解,实际上,从白酒的定义中我们就能够看出勾调是白酒生产中很重要的一步,特别是对名优酒质量稳定及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GB也对几大香型及度数的白酒酸、酯及感官指标提出了要求;如清香型高度酒,总酸要求≥0.4,总酯≥1g/L;

如某一批次的成型酒香味不够,或有味道缺陷,或指标达不到,这些实际上可以通过勾调来提升成品酒的品质。

勾调是采用物理方法,将不同酒质的酒按不同的量互相掺和,使之相互取长补短,变坏为好,改善酒质,在色香味格各方面更优。

后味带苦、涩、酸的酒:后味带苦的酒,可以增加勾调酒的陈味;后味带涩的酒,可以增加勾调酒的香味;后味带酸的酒,可增加勾调酒的醇甜味;

所以带苦、涩、酸的酒不一定是坏酒,而且往往是好的调味酒,当然也不能用多。

贮存期一年以上的老酒,一般具有醇厚、绵甜、陈味好的特点,但也有香气不浓的缺陷;

而贮存期短的酒往往具有香气浓,但有辛辣味的缺陷,两者适当勾调,可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调味酒的制备

1.酯香调味酒:

使用生香酵母或者香霸功能菌产品制作香醅,蒸馏生产高酯含量的调味酒,一般香味很浓,作为调味酒可提高基础酒的进口香,增进后味浓厚;

详细的香醅制作方法,请参考以往微课。

2.老酒调味酒:

在贮存3年以上的老酒中,选择调味酒,有些酒经过3年以上的贮存后,酒质变化,特别醇和、浓厚,具有特殊的风格和味道,作为调味酒能提高基础酒的风格和陈醇味。

3.酒头调味酒:

酒头含有大量的芳香物质,低沸点的香味物质较多,主要是醛、酯、酚类物质,但甲醇含量也高,杂味较多。

刚蒸出来的酒头既香又怪,经过1年以上的贮存后,醛类和甲醇等有害物质发生了变化,一部分挥发,一部分变成活化分子,从而使酒头变成十分有价值的调味酒。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基础酒的前香。

4.酒尾调味酒:

酒尾中含有较多的高沸点香味物质,酸、酯含量也较高,杂醇油、高级酯含量也高。

但由于含量不协调,并含有高沸点的杂质,味道很怪,单独品尝,香和味都很特殊,装坛存放1年以上,可作为调味酒,其作用是提高基础酒的后味,使酒质回味长且浓厚。

认识原料及工艺特点,掌握各种香气的成分特点,了解各种香味物质性质和作用,合理使用调味酒,相信我们的酒会越做越好,大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白酒的品评是一个相对专业的技术活,更需要大家的经验和不断的总结,大家可以经常练习,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一些名优酒做尝评练习,尝试将自己的酒做勾调处理,相信会有所助益。

今天我和大家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zuozixun.com/afhgx/32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