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端处于什么位置:
当前,从政商务需求和大众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来看,整体需求仍然偏弱。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等指标仍处于阶段性承压状态,PMI指标也在荣枯线附近波动。不过,与年相比,需求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从政商务需求为主转变为大众消费为主。随着经济逐步修复,政商务需求有望在下半年进入改善阶段。
就大众消费需求而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出现阶段性下行,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在低位徘徊,并处于不断恢复的阶段。尤其对于宴席等市场,恢复更为明显。但是,随着消费场景逐渐回归,行业需求端已开始逐步修复。相比过去,本轮消费结构更好,抗风险能力更强,预计后续随着居民收入、消费者信心以及部分宏观指标的回暖,行业需求将延续复苏态势。
总之,当前政商务需求和大众消费需求仍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但随着经济逐步修复和消费场景回归,行业需求将逐渐得到修复。尤其是本轮消费结构更好、抗风险能力更强,预计未来随着居民收入、消费者信心以及宏观指标的回暖,行业需求将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经济稳定发展。
从需求结构来看,上一轮调整期,政商务消费占比达到60%左右,但是三公消费的限制对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与此不同的是,本轮白酒消费以大众消费为主,大众消费占比过半。因此,可以看出本轮需求结构更加稳定,并且和宏观经济走势的相关度更高。
从上市酒企和规模以上酒企的对比来看,受益于行业份额持续集中的趋势,近年来上市酒企收入增速持续快于规模以上酒企。预计未来,上市酒企将凭借其在管理、品牌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将持续好于规模以上酒企。
总的来说,随着需求结构的稳定化和上市酒企的优势持续发挥,白酒行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
本轮供给端处于什么位置:
头部集中:
近年来,白酒行业产能持续去化,截至年,已经去化近半,而规模以上酒企的产能绝对值和同比数据也在下降。这表明行业的产能去化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从“小企业退出”的去产能方式向“规模企业减产”的方式转变。
尽管如此,在整个行业去产能的背景下,上市酒企及酱酒仍在纷纷开启扩产潮,资本也涌入白酒行业。然而,与年大小企业集体扩产不同,当前白酒企业扩产更多地集中于头部企业。这种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随着白酒准入限制的放宽和准入门槛的提高,行业将向优质产能集中发展。目前,各地已纷纷开始建设特色白酒产区,如贵州、四川、江苏和安徽等地。预计未来政策变化仍将主要围绕扶持优质产能展开。
其次,白酒行业的产能正在向优质产区、优质产能和优质品牌集中,形成了头部企业集中的情况。这是行业集中度提高的必然结果,也符合市场规律。
综上所述,尽管白酒行业整体处于去产能的阶段,但是随着准入门槛的提高和优质产能的推广,头部企业仍能够在扩产中获得更多机会。
批发价环比回升,供需失衡压力最大阶段已过:
自年以来,茅五泸批价整体表现稳中略降。茅台批价从元出头的高点回落至目前元左右,五粮液批价从高点的-元左右回落至目前的元左右,国窖批价基本稳定在元出头。预计行业供需矛盾有望缓解,批价压力最大时刻已经过去。头部企业在需求弱复苏背景下,对发货节奏的控制非常谨慎,今年多数酒企的发货节奏明显慢于去年,茅五泸批价下行幅度远小于往轮的调整。
随着需求的逐步好转以及供给端发货高峰期过去,行业批价有望逐步企稳向上。中秋国庆双节旺季反馈来看,茅台在元左右位置、五粮液在元左右位置基本触底,实际动销开始好转。我们认为,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行业批价可能会阶段性下行。不过,在当前供需格局下,头部企业批价基本调整到位,进入淡季后控量保价有望批价上行。
从五粮液和国窖的价格水平来看,年以来,五粮液和国窖的价格增速远未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每月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可购买五粮液的瓶数从年的1.9瓶提升至年的3.6瓶,可购买国窖的瓶数从年的2.4瓶提升至年的4.1瓶。表明拉长周期来看,茅五泸批价增速并未跑赢居民收入,当前批价水平保持平稳,预计本轮批价仍有进一步回升空间。
总体来看,酒企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主要品牌批价波动幅度更小、预期更加稳定、下行更加可控。随着需求逐步好转和供给端发货高峰期过去,行业批价有望逐步企稳向上。部分品牌批价已经开始回升,其中头部品牌茅五已经初步探明批价底部。
渠道库存合理健康:
目前,多数品牌的库存环比持平或有所下行,且大多数品牌的库存控制在三个月以内,整体库存仍然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这与过去白酒调整时库存攀高的情况不同,过高的库存往往会导致行业短周期的反转。因此,目前库存逐步去化是新一轮周期的爆发点。
本轮白酒周期中,大多数酒企吸取了上轮的教训,主动进行库存管理,并引入了数字化系统等新技术来加强管理能力。目前,多数白酒品牌的库存均保持在1-2个月的较低水平,使得行业的库存周期处于较为良性的状态。
春节过后,行业已经逐步进入去库存阶段。头部企业如五粮液等库存去化较明显,渠道也逐步恢复至良性健康状态。预计随着需求的改善,二三线企业也将跟进,行业整体库存有望逐步下行,为下一轮行业景气阶段做好铺垫。
预收账款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代表了行业加库存和去库存的周期。在上一轮景气周期中,预收账款自年开始明显增加,持续了4年时间,在年达到历史高点,代表行业加库存达到顶峰。随着行业周期的结束,在-年,预收账款分别降至-68亿元、-亿元、-5亿元,渠道订货意愿大幅降低,代表了行业进入去库存周期。
而在本轮白酒周期中,年预收账款明显增加,剔除茅台和五粮液后该拐点出现在年,代表了行业库存周期从去库存周期进入到加库存周期。目前,上市酒企加库存周期仍在延续,但从前三季度情况来看,行业的预收账款较年大幅下降,尽管存在外部不确定性,头部企业的回款仍然较为顺利,阶段性报表端仍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