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葡萄毕加索

1月14日文化事件记录

1.中国白酒的英文名字由原来的“Chinesedistilledspirits”更改为“ChineseBaijiu(中国白酒)”。

2.秦始皇吃葡萄是完全有可能的。

3.另一个结论:毕加索是喝过中国白酒的。

1.

看到有人提了一个疑问,秦始皇吃葡萄究竟对不对?秦朝时期究竟有没有葡萄?不是汉朝的张骞引进的葡萄种子吗?

我搜索了一下,答案是秦始皇之前是有葡萄的。只是不叫葡萄而已。

有一位网友写了很长的考证。《山海经》《易经》《诗经》中都有关于葡萄的记载。不过那时候叫“蘡薁(yīngyù)”或者“葛藟(lěi)”,单纯看这两个字,是不是就让你觉得很高级,很享受。

翻一下《诗经》,确实有一篇——《诗·王风·葛藟(lěi)》。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这就是葛藟)

不过读了这篇,你会发现这个野葡萄可能不甜,而且散发着苦楚。第一句的大致意思是:葛藟绵绵相连缀,生在河畔无人会。身离兄弟家乡远,且称他人作父辈。且称他人作父辈,他人不肯对我惠。

所以说这样看来秦始皇肯定能吃葡萄,而且保不准吃葡萄的时候还会联想到此诗,想起在外征战的士兵。这样还可以更好地烘托剧情和现场的氛围。

2.

今日,又看到一个新闻,中国的白酒以后在国外的名字就叫中国白酒。

那以前叫什么呢——

中国酒业协会向海关总署提出申请,建议将海关商品名录中中国白酒的英文名字由原来的“Chinesedistilledspirits(中国蒸馏酒)”更改为“ChineseBaijiu”。现在,海关同意了。

关于中国白酒的解释,中国酒业协会是这么说的,中国白酒与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Vodka)、朗姆酒(Rum)和金酒(Gin)一起并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白酒是中国的国粹,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所采用的是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天然多菌种固态发酵、固态蒸馏、全生物质转化产品。目前科学研究精准表明参与白酒酿造的微生物有一百多种,风味物质有一千多种,其中定性的风味物质有三百多种,中国白酒消费量为约占世界蒸馏酒的三分之一。

这个消息一出,网友很兴奋,甚至准备买上一瓶“ChineseBaijiu”庆祝一番,我看到新闻后面的不少留言是:准备晚上喝一杯。

对很多人来说,有一粒花生米都可以喝上半斤中国白,今夜不知又要酒醒何处。

3.

对于今天这波秦始皇吃葡萄和中国白酒两件事,我倒没有准备喝白酒庆祝,而是顺带联想到了几个人——聂鲁达、毕加索和张大千。

因为智利诗人聂鲁达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一部诗集叫《葡萄园和风》。

诗集中有一首叫《欧洲的葡萄园》,专门写到了毕加索——

他用画笔往粘土上一抹,

于是就出现海洋,

或者显露出自己隐藏的葡萄串,

然后又永远固定下来。

……

毕加索从他的岩洞里

又重新走出来,

在墙上留下那些

红色钟乳石的痕迹。

而在有空的时候,

他就和理发师闲谈。

4.

毕加索和理发师闲谈的话题,我确实扯远了。回到酒上面来,那就是葡萄园里的毕加索也是喝过中国白酒的。

年6月,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览”在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隆重举行。

7月的时候,张大千见到了毕加索。

毕加索问张大千:“我真不明白,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习艺术?不要说法国没有艺术,整个西方,白种人都没有艺术。”张大千只好谦答:“您太客气了。”

没想到,毕加索更加激动地说:“配在这个世界谈艺术的,第一是你们中国人;其次是日本人,而日本的艺术又源自于中国;第三是非洲黑人。除此之外,白人根本就没有艺术!如果把东西方绘画比作一块精美的面包,那么,西方的不过是面包的碎屑罢了。”

又谈许久。

两个大艺术家相谈甚欢,于是一起共进晚餐,席间共饮张大千特意从家乡带来的中国白酒。宴席过后,毕加索将一幅《西班牙牧神像》赠送给张大千。后来,张大千画了一幅墨竹回赠毕加索。

毕大师vs张天师

5.

两个艺术家的画一对比,我也是有点醉意了。

不过,醉了我也不怕,毕竟我已在家。

更重要的是,醉之前,我无意中完成了一次重大考据,毕加索畅饮过中国白酒。

把这个重要结论送给还没有买到花生米,又准备喝两口中国白酒庆祝的伙伴。

收藏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zuozixun.com/afhgx/1664.html

当前时间: